張家自然村[雲南曲靖陸良縣三岔河鎮棠梨村委張家自然村]

張家自然村[雲南曲靖陸良縣三岔河鎮棠梨村委張家自然村]

該村隸屬於三岔河鎮棠梨村委會,屬於壩區。國土面積有2.8平方公里,適宜種植水稻、蠶豆和洋芋等農作物。有耕地1040.7畝,其中人均耕地0.43畝;有林地1138畝。全村轄4個村民小組,有農戶685戶,有鄉村人口2543人,其中農業人口2405人,勞動力1408人,農民收入主要以第一產業為主。

村情概況

雲南省曲靖陸良縣三岔河鎮棠梨村委會張家自然村,屬於壩區。距離村委會0.00公里,距離鎮2.50公里, 國土面積2.80平方公里,海拔1830.00米,年平均氣溫14.60℃,年降水量920.00毫米,適宜種植稻、豆、洋芋等農作物。有耕地1040.70畝,其中人均耕地0.43畝;有林地1138.00畝。全村轄4個村民小組,有農戶685戶,有鄉村人口2543人,其中農業人口2482人,勞動力1662人,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808人。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308.00萬元,農民人均純收入3630.00元。 農民收入主要以第一產業為主。  

自然資源

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040.70畝(其中:田544.50畝,地496.20畝),人均耕地0.43畝,主要種植稻、豆、洋芋等作物;擁有林地1138.00畝,其中經濟林果地0.00畝,人均經濟林果地0.00畝,主要種植等經濟林果; 其他面積160.00畝。

基礎設施

該村截止2010年底,已實現水、電、路、電視、電話五通,無路燈。全村有685戶通自來水,(占農戶總數的100%)。有685戶通電,有568戶通有線電視,擁有電視機農戶583戶(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%、81.4%和83.5%);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20戶,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95戶(分別占總數的74.5%和56.6%)。

該村到鎮通路;進村道路為路面水泥路;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;距離最近的車站0公里,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.5公里。全村共擁有汽車13輛,拖拉機9輛,機車376輛。  全村有36戶農戶建有沼氣池;裝有太陽能農戶120戶;已完成“一池三改”(改廚、改廁、改廄)的農戶30戶。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040.7畝,有效灌溉率為100%,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544.5畝,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.23畝。  該村到2010年底,農戶住房以磚混結構住房為主,其中有362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;有21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;有11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,還有3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。

張家自然村[雲南曲靖陸良縣三岔河鎮棠梨村委張家自然村] 張家自然村[雲南曲靖陸良縣三岔河鎮棠梨村委張家自然村]

農村經濟

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308.00萬元,其中:種植業收入285.00萬元,畜牧業收入293.00萬元(其中,年內出欄肉豬2800頭,肉牛5頭,肉羊40頭); 林業收入1.00萬元, 第二、三產業收入587.00萬元, 工資性收入56.00萬元。農民人均純收入3630.00元,農民收入以第一產業等為主。全村外出務工收入52.00萬元,其中,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50人 ,在省內務工547人,到省外務工103人。  

特色產業

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第一產業,主要銷售往省內。2010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0.00萬元,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蠶桑特色產業,計畫大力發展第一產業產業。

人口衛生

該村現有農戶685戶,共鄉村人口2543人,其中男性1315人,女性1191人。其中農業人口2482人,勞動力1662人。  到2010年底,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16;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074人,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,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.00公里,距離鎮衛生院2.50公里。 人畜混居的農戶26戶。

文化教育

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棠梨國小,中學生就讀到陸良三中。該村距離國小校1.00公里,距離中學2.50公里。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,小學生370人,中學生420人。

村務公開

該村到2010年底,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647份,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040.70畝,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.00畝。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“一事一議”制度,其中,一事一議籌資額 0.00 元(人均 元),一事一議籌勞0個(勞均0個)。年末集體總收入6.00萬元,有固定資產0.50萬元,年末集體有收益0.00萬元,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,定期開展村務公開,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,主要以貼上公告、黑板報、會議等方式公開。

基層組織

該村設黨小組4個,黨員總數45人,黨員中男黨員40人,女黨員5人。 團員30人。

發展重點

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: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:1、人地矛盾突出,人均耕地0.43畝,戶均面積不等,過分分散,阻礙了產業結構的調整、規劃。 2、民眾文化程度偏低,加之年齡差次過大,整體素質偏低,思想觀念難以更新,嚴重阻礙了地方經濟發展。 3、絕大部分農田低洼,基礎設施較差,不利於提質增效。 4、國小環境雖好,但教師宿舍條件差,難留住好教師,嚴重影響了當地人員整體素質的提高。 5、農戶建房缺乏規劃,村中道路狹窄,阻礙了村容村貌的改善推進。。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: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:1、充分利用剩餘勞動力,加大政府信息引導,做好做強勞務輸出力。2、利用部分水田設施基礎好,土壤肥沃,桑地面積大,充分在季節上大力發展馬鈴薯、蔬菜等產業。3、在原有養殖基礎上,加大信息網路,組織協會,擴大推進養殖戶產業規模。4、充分利用荒山荒地,結合林權制度改革政策,大力發展山林綠化,既可美化環境,又可防風固土,造福後代。

熱門詞條

聯絡我們